一、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成立华蓥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牵头负责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2016年—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华蓥市助推广安市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责任,统筹推进全市红色旅游工作。编制完成《华蓥市全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初稿),并对红色旅游作了专题规划,对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布局。
二、强化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对全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再发掘和征集,积极组织开展了红色文物保护调查。在原华蓥军工企业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征集到了一大批军工和民用产品。持续在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辅以声光电等手段展示华蓥红色文化的同时,拟在城市综艺馆利用现代化、科技化技术与场景造景、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华蓥红色文化。
三、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发挥红色旅游文化功能。创作了《华蓥》《青山、清水、亲华蓥》,歌舞《英雄的华蓥山》《瞩望》等红色歌曲,出版了《华蓥历史文化丛书》,启动了三线文化为题的通俗读物编制、华蓥革命历史研究(1921—1949)及华蓥历史名人录研究工作。坚持红色旅游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组织编写了华蓥市本土教材--《美丽蓥城 我的家》;打造了《回顾华蓥山武装斗争 弘扬红岩精神》红色文化课程,并正式纳入教学库;指导华蓥山旅游区开展了“走进华蓥山,探访红岩精神发源地”“缅怀革命英烈,弘扬红岩精神”等研学旅行活动;积极开展红色旅游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坚持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相结合。统筹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6大类工程内容。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湿地修复与保护人工造林879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5250亩,矿山复绿4725亩,石漠化治理5250亩,废弃矿渣整治38万方。坚持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编制完成了《华蓥市全域乡村旅游规划》(初稿),统筹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加速渠江画廊、高兴-阳和、华龙-禄市乡村旅游示范片区示范工程打造。坚持红色旅游与城镇建设相融合。新华大道新修红岩文化主题路灯,路灯以篆刻文字的形式展现了华蓥红岩文化;配合做好了溪口觉庵红色文化小镇打造工作。
四、夯实基础配套,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全力推动S406、407等交通旅游线建设,协助广安启动S208、过境高速庆华互通至观音溪田坝子旅游专用连接线、石林至704连接线建设;建设完成了华蓥市公交首末站,已建成新能源充电桩5个,新能源公交车11辆已经投入运营,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整体旅游形象,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按照中、省、市要求,突出“条块线点”结合,在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休闲娱乐场所、步行街区等地段、区域新建(改建)厕所18座。截至目前,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厕所7座,全市红色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创新宣传营销,增强红色旅游影响力。组建完成“华蓥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并上线运行,正式启动华蓥旅游大数据公众信息平台建设,设计制作了新版华蓥旅游宣传折页,并在重要节假日活动期间,充分利用LED显示屏投放红色旅游宣传广告,营造城市红色旅游氛围。积极组织君兰天下、梦幻花海等企业参加“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广安旅游成果展”、第二十一届西洽会等宣传营销活动,筹备举办广安红色国际马拉松赛·华蓥分站、华蓥山旅游文化节等,全面提升了华蓥红色旅游影响力。
六、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高水平队伍。深入挖掘华蓥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将华蓥市委党校、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华蓥山游击队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申报纳入广安市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名录。华蓥山旅游区被广安市委党校授予“全国新时期党校教育特色基地现场教学点”,已组织《2018年第一书记培训班》等2个班次共100余人到现场点进行红色教育。通过设置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现场教学,积极邀请重庆、广安等优秀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开展重走游击小道等教学环节,充分展示华蓥红色文化形象,助推全市党员教育培训发展,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撑。